微薄发展前景
对于微博的发展前景呢,我们内部的分析人员就持观望的态度。创始人李卓桓表示,现在微博网站能做的就是“继续积累用户,形成规模效应,等待市场机会” 。
2006年推特的腾空出现让世人的眼光聚焦在这个微博的小世界里面。随后,国外退特的大红大紫终于让国内的某些人坐不住了。内地相继地出现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微博网站,较早出现的是饭否网,紧接这叽歪网也随后上线。前赴后继者也是络绎不绝,当然,微博不是一开始就能盈利的,即使是推特这样的微博王国也不是能在短时间内发掘出黄金的浅矿,况且国内的微博更是处在于慢热的状态。它们在目前没有办法吸引到投资的情况下,可能最需要做得就是将目光集中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的完善上,靠自己的能力活下去。
微博的三大特性是取决于他之所以火爆的主要原因
当今社会的人们可能更加懒惰了,相对于强调版面布置的博客来说,微博的内容组成只是由简单的只言片语组成,从这个角度来说,对用户的技术要求门槛很低,而且在语言的编排组织上,没有博客那么高; 也许特别是有长篇文字堆砌的时候嫩,人们看到会很疲倦,正是微博这短短的一百来字能生动形象,言简意赅的文字能清晰的呈现给网友这是当今时代所需要的。
微博有很多十分出色的特点,更是让它在网民的心目中的地位很高,流行。尤其是对于娱乐圈的人而言,如果还没有建立博客,那说明这个经纪公司也太不合格了。
微博开通的多种API使得大量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等方式来即时更新自己的个人信息。 并且广泛的分布在浏览器,移动平台,电脑桌面等多个平台上,形成了多种商业模式并存。无论处于哪种模式,想必也不会离开用户体验的特性和基于微博的基本功能。
微博的便捷性是微博友们能和莎士比亚同样的水平线上,就是这短短的140字的限制,导致了大量的原创内容可能随时爆发出来。博客的出现,已经将互联网上的社会化媒体推进了一大步,公众人物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网上形象。然而,博客上的形象仍然是化妆后的表演,博文的创作需要考虑完整的逻辑,这样大的工作量对于博客作者成为很重的负担。“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客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微型博客上是背对脸的 follow(跟随),就好比你在电脑前打游戏,路过的人从你背后看着你怎么玩,而你并不需要主动和背后的人交流。可以一点对多点,也可以点对点。当你 follow 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人时,两三天就会上瘾。移动终端提供的便利性和多媒体化,使得微型博客用户体验的粘性越来越强。
而微博的关注则更为主动,只要轻点“follow”,即表示你愿意接受某位用户的即时更新信息;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对于商业推广、明星效应的传播更有研究价值。 对于普通人来说,微博的关注友人大多来自事实的生活圈子,用户的一言一行不但起到发泄感情,记录思想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维护了人际关系。
微博演绎实时现场的魅力,就是在于微博网站的即时性通讯功能的强大,一些重大事故发生也能得到及时解决,比如上海的一次火灾就是幸好在于微博消息的快速传播才能有效防止事故的严重性扩散,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甚至超过所有媒体。你只要即时更新自己的内容,哪怕你就在事发现场,需要别人的帮助,都是理想的方式。
从1998年的“德拉吉报道”抖出的克林顿丑闻到2005年中国“博客元年”的到来,WEB2.0已经不再是一个空泛而概念化的前沿理念,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真正全民狂欢时代的来临。“芙蓉姐姐”的走红和“木子美”事件,代表着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工具,走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个人的言论自由权利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综合上述,微博所以能成为最迅速发展,最火热的媒体应用,也是在情理之中的。